自然和谐发展的乡村振兴秀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时间:2023-05-20 01:12来源:未知 作者:最新更新 点击:

  海菜花,一種白花黃蕊的沈水植物,以其「仙氣飄飄」的外形「圈粉」很多,成為多次登上社交媒體熱搜榜的「網紅小花」。去年,電視劇《去有風的當地》中一道「海菜芋頭湯」的呈現,又讓這朵美麗的小花以大理特色菜的形式再次火爆網絡。
  
  「網紅」海菜花,底色卻是「綠色」,它們對水質要求十分高,只要在溫暖明澈的河湖裏才能成長。近年來,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在推動洱海流域水質維護與農業轉型晉級的進程中,將人工栽培海菜作為一大綠色生態產業進行扶持和培養,現在在右所鎮松曲村已完成連片栽培,總面積達1500多畝,年產值達1800多萬元。小小海菜花,成了當地有名的「環保菜」和「致富菜」。
  
  從「大蒜之鄉」到「海菜基地」
  
  洱源縣地處雲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是洱海的發源地,在整個流域的維護管理中占有著重要的方位。隨著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汙染歸納防治作業的推動,洱源縣調整栽培結構、培養綠色產業勢在必行。
  
  對於整個洱源縣而言,右所鎮無疑是農業轉型晉級作業中最難啃的「硬骨頭」,這兒曾是「大蒜之鄉」,高峰時期栽培面積曾超越10萬畝。大蒜是「大肥洪流」的作物,在栽培進程中會產生富含氮磷的農田尾水,造成農業面源汙染。
  
  調整栽培結構火燒眉毛,那麽應當改種什麽作物呢?右所鎮瞄準了有著「清流精靈」之稱的海菜花,它們對水質要求十分高,水清則花盛,水汙則花敗,是當之無愧的「環保菜」。而且海菜花的莖葉清脆爽滑,是大理人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時令菜,長期以來供不應求,市場前景可期。
  
  大理州洱源縣右所鎮松曲村,農戶們將采收的海菜捆綁、裝車(攝於4月12日)。新華網發(羅新才 攝)
  
  本年55歲的松曲村鄉民段紅杏,是村裏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06年,本來栽培大蒜的段紅杏,呼應維護洱海的號召,改田整地、購買海菜苗,開啟了海菜栽培之路。「一開始只種了6畝多一點,效益出來後,又聯合了同村的5戶人家,逐漸擴展規模,現在現已到達200多畝了。」段紅杏說。
  
  培養栽培大戶的同時,右所鎮還以成立合作社的形式,引導更多的農戶加入到海菜栽培的部隊中來。2014年,三江源水產品栽培專業合作社在松曲村成立,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形式,輻射帶動周邊群眾,截至現在已開展社員300多名。負責人楊永池介紹,合作社不僅建起了200多畝的生態海菜栽培演示基地,逐漸打響了品牌,對於想要開展海菜栽培的社員,更供給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讓農戶們種得好、賣得好。
  
  通過多年的開展,海菜在右所鎮松曲村「落地開花」,完成了連片栽培,截至現在總面積達1500多畝。從前的「大蒜之鄉」,成功轉型為家喻戶曉的「海菜基地」。
  
  小小海菜花,致富新路子春夏之交,走進洱源縣右所鎮松曲村海菜栽培基地,放眼望去,海菜花好像繁星散落在明澈的水面上,花朵之下,一雙雙勤勞的雙手正忙著采收新一季的海菜。
  
  海菜栽培戶、松曲村鄉民李文全告知咱們,海菜成長周期短,依據時節的不同,每隔7天至15天就可采收一次。李文全本年種了60畝左右的海菜,他初略地算了一筆賬,按每市斤4元左右的市場價格來算,刨除各項本錢,一年能掙30多萬元。此外,拔除的海菜苗每畝也還能再賣三四千塊錢。「海菜易栽培、投資小、見效快,一年下來收入仍是可觀的!」李文全說。
  
  海菜的規模化栽培,也為當地鄉民供給了不少「家門口就業」的時機。三江源水產品栽培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永池介紹,合作社的生態海菜栽培演示基地,每年的用工量就達2000多人次,招的基本都是附近鄉民,每年付出的工資總計20多萬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直播帶貨這一新業態,也在松曲村「上線開播」,助力海菜這一相對「小眾」的特色菜走向「群眾」。
  
  4月底在松曲村采訪時,水塘裏一個邊采摘海菜,邊舉著手機大聲直播的身影招引了咱們的留意。問詢之下,得知主播名叫早育茂,2020年開始在電商渠道直播帶貨,在發現新、奇、特的產品更易引起網友的重視後,早育茂回到家園,開始嘗試直播賣海菜。「效果比預期的好太多了,最近每場都能賣出200單左右。」早育茂告知咱們,看著一單又一單的快遞發往全國各地,她對家園的海菜栽培業充滿了決心。
  
  截至現在,松曲村海菜栽培面積達1500多畝,年產值達1800多萬元。「網紅」海菜花,在洱海源頭,成了助力村莊振興的「致富菜」。據悉,下一步右所鎮還將依托海菜栽培基地,開展生態旅遊、村莊旅遊,農旅交融,進一步開發海菜花的價值。
  
  除海菜栽培外,近年來洱源縣還培養了多肉、葡萄、貢菜、生果蓮子等生態栽培業,並積極探索「稻魚鴨」歸納種養形式,完成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洱海源頭,「綠」意漸濃,一幅人與自然調和開展的村莊振興俊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网站地图